【葡萄城30周年征文】我的课为什么“活”
作者: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,陈传祥
我,是一名普通高校专任教师,主要承担面向全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同学,讲授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与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两门课程。
然而课堂教学有其客观的约束,比如学时比例的调整,大班上课,按教学目标进行考试,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成绩的评定与上报。因此,课程讲授内容自然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生源情况进行精心安排,方能保证整个教学流程的稳定与可执行。
因此,当今前沿的技术很难融入已有的基础性课程结构,因为背后意味着每位授课教师需熟悉新技术、重新规划整个教学流程并修改涉及的所有教学文档。这明显属于一个“投入大于产出”的“事情”。
但,教育不是一个“事情”,教育不合适机械地参考“投入大于产出”的对比,教育是未来的基石。如果教育者不能主动从发展中吸取提炼新知识,那又凭什么培养出具有独立创新之思想的学习者?
可是,对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这类好像学生都已懂了,都快“没必要”继续上的课,又谈何容易?直到,我偶遇“活字格”,我感觉自己总算“活”过来了——我可以让每一位课堂上的同学,在45分钟内,经历开发一个系统的全过程!
这可是令我做梦都会笑醒的天大的好事!
葡萄城“活字格”与我是在2017年暑假相识。我通读公司提供的技术手册及观看所有教学视频材料后,马上决定在2017年9月的合计400多新生的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课堂上引入“活字格”,作为我应用系统开发的展示教学内容。果然,这一大波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,在接受过office,特别是excel训练的基础上,均能顺利完成“活字格”的初级引导练习,并在45分钟内按流程开发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BS应用系统demo!
没有“活字格”,我的课堂“活”不到今天这个样子!
令一位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,在45分钟内开发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BS应用系统demo,我无法评价这对我个人的教学水平,有“多少”帮助,又对学生本人,又有什么“用”。
但是我必然成功传达了这么一个信号——你已在刚刚45分钟内能开发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BS应用系统demo,那下一个45分钟呢,谁能知道你及全世界非计算机类专业人士与“活字格”合作将在自己的行业中为社会创造出什么新景象?
当然,还有另一个信号——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,45分钟在公有云上开发一个PC端移动端自适应企业级网络应用,了解一下?还有机会获得企业认证的“活字格”高级工程师资格,我们身边15计科1班已有5位同学成功获得认证证书,分分钟上线新系统不是梦。
从2017年暑假至2017年12月29日(星期五上午10:38),我结伴400多位同学使用“活字格”,并正式成为葡萄城企业产品授权客户,尽情享受金牌服务,不知会不会创造了一个小纪录?
回顾那一天,要是没有葡萄城“活字格”,我课已“活”不下去。感谢葡萄城“救课”之恩。
页:
[1]